2025.04.04—05.26【所在 - 物件離合】許旭倫陶藝創作展

展覽名稱|【所在 - 物件離合】許旭倫陶藝創作展
展覽期間|2025.04.04-2025.05.26
開幕茶會|2025.04.13 Sun. 15:00
開放時間|10:00-19:00(每月一、三週之星期二休館)
地  點|光點藝術中心 三樓展覽廳
地  址|新北市鶯歌區陶瓷街18號
展覽專線|02-2678-6577

展覽介紹|

人、物不論處在何處都必有一個立足點,這個點就是立足之所在,物我在進退之間必然產生「離合」人人之間如此,物物亦是,如茶席間之茶壺入茶時壺蓋分離,行茶時壺蓋蓋合。“心之所在,愛之所在”內心關注和投入的地方,就是愛的所在之處。一個人的心思放在哪裡,愛就會傾注在哪裡;在何處花費時間,成功和收穫就可能在那裡。

在此次展覽中,承續過去五年「以巢為原點」概念的創作脈絡,挖掘潛藏心中的所在,透過創作傳達心中有愛的初衷及人際間的連結,珍視腳下的立足點,生命的所在。生活體驗與自我覺察,是我創作靈感的來源,也是創作系列作品的形成要素。 題材源自蟲、魚、鳥、獸及樹頭海石,進而輔以適當之釉色。

主要系列有:

1.釉色,生活器物結合多重釉藥施掛,呈現飽和及豐富層次。

2.茶具,跳脫傳統壺之行制,可賞可用

3.造象無常,框架、保衛、連結

4.承器,動物造型之承物,獸鈕及提供承物之平蓋

5.茶倉

 

茶壺蓋上的蓋鈕常是一把壺之精神所在,適當的造形表現往往收畫龍點睛之效,蓋鈕立足在蓋上,壺蓋置於壺口上,茶壺置於壺托上,這都分別是它們的立足點。在泡茶時出湯入盅,這過程水、茶葉都由一個點過渡到另一個立足點。其他如杯、托、盤、罐等配件位置之擺放及取用亦是如此,適值工作室落腳於鶯歌,除了找到安身立命所在,在陶瓷界耕耘多年,亦不斷追尋創作立足點與生命連結。

過去的回憶沒有書面、影像、具體事物的紀錄,這一切就只能是自己的回憶,記憶會隨著時間變模糊,前人透過繩結、文字、口述、影像、藝術做紀錄,保留了歷史,留住當下最深刻的情感。黏土本身是記憶的材質,土的粗細雜純紀錄了歷經的滄桑,加諸印記,也會忠實地回以印記,我選擇了黏土記錄當下之情感,作為藝術創作之媒材。藉由陶藝創作傳遞「立足當下」意念及延伸生物的成長歷程,映襯於人際關係及連結,珍視周遭所關愛的人。

 

創作理念之形成

由於童年經常嬉戲於廟宇間,對於廟會神祇遊行的繁複紋飾深植於心,中西的信仰中心建築裝飾或極致的工藝表現莫不以繁複精緻的紋飾細工為之,就如同動物的皮膚與毛髮一樣,這些圖案已成為作品的性格表徵與本質要素。日本陶藝家森野泰明以「在立體中創造紋樣,從紋樣中生出立體」為創作志向,造型與裝飾的融合,使得作品形色兼備,兼具繁複的美感與象徵意義。這些圖案來自大自然或文化及生活體驗,同時也傳達人與人或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係,提供我豐富的造形語彙。

萬物安身於天地間必先有一個立足之地,鳥族翱翔天際也有處落腳之地。雕塑作品更是有個展示台座,大型雕塑落地陳列,大地是它的展台亦是立足之地。平蓋茶倉的蓋面提供了茶壺的立足點,也完善了整體造型。坯土是釉藥的立足點。

 

創作理念與表現形式

有許多人對自己、對人生缺乏信心,找不到生存的真正意義及價值,不清楚人生正確的目標及方向,只能隨波逐流。因此,生存在這世上,最重要就是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處,才能夠自在自得,活在當下、立足當下。

火車在軌道上奔馳,每一停靠站,都是它的「立足點」;茶師端坐於茶席行茶,注水、執壺、斟茶,至客人飲茶,這所有的動作由一個「點」到另一個「立足點」。有了立足點,就有目標,就有依靠,就會安全到達目的地,才能順利完成一個儀式。樹木花草有「根本」,它才能滋盛榮茂;「根本」就是植物的「立足點」。房屋建築也要蓋在穩當的地基上,才不至於危傾,每一塊適當的土地都是每一棟建築的立足點。

人生要有「立足點」,你的立足點在那裡呢?我們每天在外忙碌,到了晚上總要回家,因為家就是我們的立足點。

 

表現形式

一、 造形的形態

有造形安定感的作品,呈現一種靜止不動的穩定狀態,如三角體、立方體等,因為底部與地面接觸面積較大,而產生穩定安全的視覺效果。由擬真壺簡化再變形,將把手造型延長點地形成三足壺,因此底部與地面接觸的面積較少,呈現點和點的接觸狀態,在視覺上產生一種上浮效果,使整體更具動感。因此三足及多足的創作風格變成慣用的創作模式,對壺的審視角度及視界亦有變化。

二、 土胎質感

在土胎的部份,黏土粒度的大小、熟料的種類顆粒大小多寡及金屬氧化物的成份,在燒成質感、觸感與呈色上都會產生不同的變化。坯土的選擇上,使用塑性較佳、含鐵高之陶土混以熟料及較多的粗質雕塑土,來作為我捏塑茶具造形的主要素材。

三、 表面裝飾及釉彩

火的焠煉是陶瓷的最大特點,也是與其它創作媒材最大的不同處。土坯在窯爐中形狀和裝飾相遇,交織在一起,變成流體,升華為生命形式。釉色的呈現千變萬化,早年在職場的歷練,因此尚能掌握部分釉藥的發色及質感。此外,蟲魚鳥獸是我重要的創作元素,在色彩的選用上,多以傳統釉色為主,如青瓷、鈞釉、銅紅,輔以其他不同色相的釉系或化妝土。此外,在搭配色彩時,也會考慮到整體造型及要傳達的意涵,使作品造形和內涵能有最大加乘效果。將象徵權威與財富的金、銀色彩,大量使用於作品表面,本來貴重和恆久不變的黃金,與樸實和易碎的粘土結合後,卻呈現細緻的視覺意向,產生出一種凝聚的生命力;同時將大眾迷惑流行、物慾與追求權勢、財富的世相,在作品上予以視覺化。

 

承器

「承」作為器物之途其作用為承接、承受另一器物,承載茶壺則為壺承。用在行為上之有擔當、負責之意,亦有接續、繼續, 如:「繼承」、「承先啟後」。除了作為一個過渡器物烘托主角,在現代創作上它也可視為一獨立藝術之存在。

飛禽走獸早於人類誕生,不同物種為求生存各發展出其獨特之外貌及特殊能力,因此人類的傳統文化風俗中處處可見與動物相關的傳說及圖騰,在東方建築屋頂上常可見到一些神獸,其作用有三:第一、避邪鎮邪作用,第二、裝飾美化作用,第三、封固保護作用。本次展覽中我將「獸」轉化成「承」的外形,結合釉色、金銀彩及傳統圖像賦予吉祥寓意。

 

造象無常

「一切事物是因緣所生,漸而敗壞,故曰無常。」任何物件存於世上,都必依賴一些條件,當這些條件不復存在,該物件就不可能產出或消失。以泥塑造物體或器物形象,隨著不同泥料、成形手法、釉料、窯種及溫度亦會產生不同之陶瓷物件,

就茶壺的基本造形及使用功能而言,因投茶注水之必要,壺蓋及壺嘴扮演相當重要角色,取蓋離壺是”解離”,壺蓋回歸是”合組”,整個泡茶過程是”互動”,這過程如同組合、合體,而茶壺本身就是一個不可缺的合體概念,其他如杯、托、盤、罐等配件位置之擺放及取用亦是如此,在茶席間的每一組件都各有其擺放位置及必要之功能,收納時若將數個物件重組,形成一件藝術品便是極有趣及挑戰的議題,這對茶壺造象著實是一大考驗。

在2020年發表的「以巢為原點」之創作論述中闡述孕育生命需要巢,這個空間包涵了框架、孕育、防衛及連結之意,巢由點、線、面構築而形成一個空間。由出生之孕育,探討人與人與自然之和諧共生,結合茶具納茶水之「巢意」概念。心巢(新潮)壺--巢之概念,壺身以蛋形呈現,象徵初生狀態,外「框架」架構如鳥巢般作為蛋體的包覆及支撐作為「孕育」之空間,有「保衛」之象徵意涵,其造型或可為動物或山川雲霓,在壺與壺與器之間因不同造形及題材而有了對話、「連結」,整個造型充滿了對比,倫常與無常、紅土暖色系與銀色金屬冷洌對比、虛實的對比,所有的對比都為了同一目標-泡茶,而並存。

造形茶壺的創作設計為無常,注水出湯亦無常。壺與茶藝互補又要新創與獨特,如何承襲傳統又要開創新局使臺灣壺藝走出自己的歷史定位,這是大家都想找到的一面窗戶。

 

展望

我想創作一種統一感的作品,在取得釉色和形式間的協調,材料感和造形色彩相互影響,構塑有生命力的作品。讓欣賞者的感受,「從視覺性不知不覺地導向觸覺性;從觸覺性不著痕跡地導向視覺性」(柳原睦夫)。不斷追尋創作立足點與生命所在。

 


▌藝術家介紹 —— 許旭倫

許旭倫老師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碩士,1998年成立丹陽工坊,對於釉色開發,窯變的掌握度十分成熟,創作題材,造型及釉色隨環境轉化而變化。早期創作以手捏寫實為主,近期多以抽象手法表達含意豐富的意境。作品兼具欣賞與實用性,認為藝術創作是傳達自身想法與情感的途徑,生活陶則是現實和理想的實踐,兩者間彼此相依,相輔相成。作品曾獲2019臺灣陶藝獎實用獎首獎、第七屆金壺獎金獎,並於2020獲選為國家工藝師。聯合工專陶業科畢業,退伍後投入鶯歌陶瓷產業六年,因而奠下扎實的陶瓷根基。若以2008年為分水領,前階段的創作是反芻了個人生命中美好的經歷與感動,同時也將演繹出來的風格融入在市場作品中。開始學做茶壺時,從模仿植物的造形與質感開始,寫實風格與自然題材十分符合喜歡大自然與純樸的性格。循著自己的成長軌跡,踏尋舊日的歡樂歲月。

了解更多許旭倫老師>>

文章分類
王志文 吳炫三 吳奇娜 李金生 ONE ART Taipei 2025 葉竹修 許明香 李善愔 6月 游忠平 台灣陶瓷雕塑學會 光點藝術中心 10月 陶瓷創作 手拉坏 施景南 呂涵育 呂燕華 琺瑯 蒲浩明 蒲宜君 郭俊男 ARTSOLO 4月 彭雅玲 陳偉毅 漆藝 漆畫 羅廣維 銅雕 藝術展覽 石雕 山石廣 光山行 漆器 吳卿 金雕特展 2月 劉武 台灣工藝 工藝美學大賞 鶯歌光點 1月 陳正雄 銅雕回顧展 林善述 林俞君 11月 陳盈如 張祺御 8月 7月 賴威帆 5月 張美雲 法華瓷 常設展 拼圖 陳新讚 許秋鄉 黃南強 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3月 劉毅 新銳藝術家 跨領域裝置藝術 藤藝廊 劉肖苓 黃耀華 劉其偉 劉其偉紀念展 紀念展 2021 林嘉妮 林麗雲 林聖曦 12月 高素寬 台中藝術博覽會 新款版畫發表 版畫 藝術饗宴 9月 台灣黑土 墨玉 雕塑 台灣文化 個展 與妮共遊 美好時光 歐志成 馬賽克拼貼藝術 劉漢文 栩然境界 林宗範 寧靜之境花舞翩翩 林映汝 枯葉・菩提 南島印象 11 池上鳳珠 青花瓷 青花魔法森林 創作展 顧盼 許敏雄 油畫小品個展 愛心送暖 公益藝術文創特展 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啟智技藝訓練中心 國巨洋傘欣業有限公司 鶯歌光點美學館 吳仲宗老師 月光下的森林雕塑聯展 林安常 陳家邦 呂文 虛實之間相對存在 林信榮個展 張炳鈞 創意雕塑個展 林映汝個展 相續 林善述個展 動物嘉年華 2020一月展覽 聖惜日常 Cherish Life 陳元杉 林靖崧 彩集 林靖崧.陳元杉雙個展 畫展 誰?畫了我 非妮莫屬 蘇服務 花鳥畫 絹本膠彩 林榮 油畫 台灣之美 禪思 陶喜工作室 17週年回顧展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