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6 -2025.01.05【念頭】—— 葉竹修雕塑創作展

 

展覽名稱:【念頭】—— 葉竹修雕塑創作展
展覽期間:2024.11.16 -2025.01.05 (10:00 ~ 19:00)(每月1、3週之星期二休館)
開幕茶會:2024.11.17  Sun. 15:00
展覽地點:光點藝術中心/新北市鶯歌區陶瓷街18號3F
展覽專線:02-2678-6577

 

▌展覽介紹

2015的「浮識  浮世」、2018道禾「人間  娓娓道來」、2020年「唯識人生」以及2021「爐香乍爇  法界蒙薰」之雕塑創作個展,用凡人的立足點揣摸仙佛的無上聖境,用『形色』憶測仙佛之靜與動,然而仙佛捨離『形色』只用『空』字告知一切。

此次以『念頭』做為個展主題,回歸探討對人存在的主要核心架構,『念頭』可以解夬問題和發現問題,它具備『成、住、壞、空』的四種現象,它也包涵每個人過去的意識運作,關鍵影嚮現在念頭的正、負面走向。

『念頭』可以發現問題也能解決問題,佛教用『參』字來面對『念頭』的升起與消失,用第三人的角度看待,必然有第三種的意念出現。因此便可當下發現與解決念頭,讓每一個念頭都能被我們知道。

藉由此次個展,提供每件作品在不同時間產生的念頭,來勾起每位參觀來賓下意識的某一個念頭,透過參念頭的方式來觸動這一次的美感經驗 。

 


▌藝術家介紹—— 葉竹修  Yeh, Chu Hsiu

1963生於台灣基隆市 東海大學創意學院-  美術系研究所  碩士

2021年 榮獲 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109年榮譽會員

2021-迄  今 臺灣雕塑學會 會員及總務組長

2010-迄  今 觀修藝術造形有限公司 藝術創作及負責人

2001-2009年 古天玉地個人工作室  藝術創作

1995-2000年 卡卡藝術造形股份有限公司  藝術創作

1991-1994年 恩河室內設計裝修規劃有限公司 設 計 師

1986-1990年 卡卡藝術造形股份有限公司 雕塑造形師 

 

▌展覽及參展獲獎經歷

2024年 鶯歌光點美學館-光點藝術中心  『念頭』葉竹修 雕塑創作個展

2024年 臺南生活美學館  臺灣雕塑學會-2024臺灣國際雕塑藝術交流特展『心境』

2024年 東門美術館/二館展  當代雕塑名家聯展『形構新視界』

2024年 宜蘭美術獎 銀獎 (立體造形類)  作品:『被時間穿梭的身體』

2024年 台中雕塑獎 雕塑類 銅獎  作品:『載物』

2024年 最高法院 B1文藝走廊  第8檔<鑑古知今 歷史印記及藝術家聯展>

2023年  大墩美展 雕塑類  第二名 (智慧花 無明草)

2023年  於國父紀念館博愛畫廊   臺灣雕塑學會30週年慶會員巡迴展-「雕塑指南」第三場

2023年  台中雕塑獎  雕塑類  入  選  (停止在最近的距離)

2023年  於竹北筑波藝廊管理中心 臺灣雕塑學會30週年慶會員巡迴展-「雕塑指南」第二場

2023年  於台南吳園藝文中心    臺灣雕塑學會30週年慶會員巡迴展-「雕塑指南」首展

2023年  於國父紀念館博愛藝廊  第86屆臺陽美術特展「雕塑部) 入選 (符號)

2022年  於台中市屯區藝文中心  臺灣雕塑學會聯展「造形魔術師 前進雕塑之都」

2022年  大墩美展 雕塑類  優選 (破了!祢教我明心見性)

2022年  屏東獎  第二類  (雕塑、工藝、空間裝置、綜合造型)  優選 (閒讀)

2022年  桃源美展  油畫類  佳作獎 (孑然浮生)

2022年  磺溪美展  繪畫與書寫類  入選   (Give me five與「夢幻和泡影」)

2022年  於國父紀念館(博愛藝廊)  臺灣雕塑學會聯展「雕象喚影」

2022年  於桃園展演中心 臺灣雕塑學會會員大展「雕塑進行式」 

2021年  臺灣雕塑新藝獎  雕塑首獎及台中文化局典藏 (一方) 

2021年  桃城美展  西畫類  入選 (殖)   

2021年  於台南楠西玄空法寺 「台灣美力始原動麗-南部場」現代佛像邀請展 展題:「有為法 證無為法」

2021年  於金門尚義機場文化藝廊 「自在行旅」邀請展

2021年  於世貿一館  第13屆台北國際雕刻藝品展   展題-「爐香乍爇」葉竹修雕塑創作展    

2020年  於三義大漢藝術   「唯識人生」雕塑創作個展

2020年  桃源美展  油畫類  入選 (彼岸)

2020年  第24屆桃城美展  雕塑類  優選 (心靈幽谷)

2020年  台灣美術新貌獎 入選 (物我兩忘)

2020年  全國美術展 油畫類  入選 (重返)

2019年  新北市美展  雕塑類  入選 (求與囚)

2019年  於三義大漢藝術 塵土冉冉雕塑展  

2018年  於禾禾茶閣與手足畫家做常態性雕塑聯展

2018年  於台中道禾六藝文化館   人間.娓娓道來 雕塑個展

2018年  於三義草秦風藝術光廊   人間.娓娓道來 雕塑聯展

2018年  台南第24屆南瀛獎 立體與複合媒材類  優選 (爐香乍爇 法界蒙薰 )   

2017年  皖臺銅雕藝術大學生實習  東海大學隨行講師   主題-台灣雕塑藝術的生態與風格

2017年  銅陵新九鼎銅文化產業有限公司  藝術顧問

2017年  皖臺銅雕藝術大學生實習現場創作

2017年  銅陵市西湖春曉小學永久收藏  (心手相連)

2016年  第34屆桃源美展 雕塑類 - 入選 (自在)

2016年  第21屆大墩美展 雕塑類- 優選 (假面修行)

2016年  105年度宜蘭獎 立體造形類- 入選 (心識舞者)

2015年  新北市美展 雕塑類 - 第1名 (靈山氣象)

2015年  於世貿一館  第八屆國際佛事雕刻展      展題- 葉竹修浮識.浮世藝術創作展第八屆國際佛事雕刻展

 

▌創作理念

我一直嘗試用佛教經典中的啟示,用反芻的方式來看待人世間以及自己在生活過犯中出現的疑問做辯證。試圖超越內心的總總障礙,讓自己更容易與內心的質疑及苦樂接近。

雕塑創作帶動著作品展現的形式語彙,雖然是西方藝術的形式展現,因立體呈現便能直接讓視覺及觸摸同時傳達情感。
西方所謂:「形式本身不是目的,思想觀念是目的」近乎佛法「唯識」的論述。離開表相更能接近實相,表相本無意義,我想宗教的概念近乎於此,與象徵主義相近。我嚐試兩者之間的聯結,也就是在個人作品上做研究的形式與方式。 

冥想是有效進入深沈意識界,瞭解潛意識深藏問題對象的所在。    
我喜歡用此方式找尋作品呈現前的原點及條件,做為作品完整呈現的元素,我認為素材特性不及心靈層面給予的素材資源,一是物相、一是感受的資源。
「藝術是情感的表達,最好的藝術要表達的情感是宗教」,藝術的情感表達往往具有宗教情感的特性,較能對人世間的種種心靈層次做精準的闡述。我喜歡用這樣的創作方式來與多數人分享曾經一起發生過的經驗,一起從心靈感觸發起的美感經驗。
 
藝術的偉大是因為它通俗易懂,因來自精準的情感傳達。我希望能以淺顯意懂的方式創作、淺顯意懂的方式與人溝通。畢業論文是給自己回顧多年創作脈絡發展方向以及整理的機會。也能讓自己知道不及之處,藉以辯證自己與實相的對照。

 

了解更多關於葉竹修老師>>

看更多葉竹修老師作品>>

文章分類
王志文 吳炫三 吳奇娜 李金生 ONE ART Taipei 2025 葉竹修 許明香 李善愔 6月 游忠平 台灣陶瓷雕塑學會 光點藝術中心 10月 陶瓷創作 手拉坏 施景南 呂涵育 呂燕華 琺瑯 蒲浩明 蒲宜君 郭俊男 ARTSOLO 4月 彭雅玲 陳偉毅 漆藝 漆畫 羅廣維 銅雕 藝術展覽 石雕 山石廣 光山行 漆器 吳卿 金雕特展 2月 劉武 台灣工藝 工藝美學大賞 鶯歌光點 1月 陳正雄 銅雕回顧展 林善述 林俞君 11月 陳盈如 張祺御 8月 7月 賴威帆 5月 張美雲 法華瓷 常設展 拼圖 陳新讚 許秋鄉 黃南強 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3月 劉毅 新銳藝術家 跨領域裝置藝術 藤藝廊 劉肖苓 黃耀華 劉其偉 劉其偉紀念展 紀念展 2021 林嘉妮 林麗雲 林聖曦 12月 高素寬 台中藝術博覽會 新款版畫發表 版畫 藝術饗宴 9月 台灣黑土 墨玉 雕塑 台灣文化 個展 與妮共遊 美好時光 歐志成 馬賽克拼貼藝術 劉漢文 栩然境界 林宗範 寧靜之境花舞翩翩 林映汝 枯葉・菩提 南島印象 11 池上鳳珠 青花瓷 青花魔法森林 創作展 顧盼 許敏雄 油畫小品個展 愛心送暖 公益藝術文創特展 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啟智技藝訓練中心 國巨洋傘欣業有限公司 鶯歌光點美學館 吳仲宗老師 月光下的森林雕塑聯展 林安常 陳家邦 呂文 虛實之間相對存在 林信榮個展 張炳鈞 創意雕塑個展 林映汝個展 相續 林善述個展 動物嘉年華 2020一月展覽 聖惜日常 Cherish Life 陳元杉 林靖崧 彩集 林靖崧.陳元杉雙個展 畫展 誰?畫了我 非妮莫屬 蘇服務 花鳥畫 絹本膠彩 林榮 油畫 台灣之美 禪思 陶喜工作室 17週年回顧展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