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1-12.17【陶未來,陶焠工藝】
展覽名稱:【陶未來,陶焠工藝】
展覽期間:2023.12.01 — 12.17 (10:00 ~ 19:00)(每月1、3週之星期二休館)
座談會時間:12.02 pm14:30 3F 第三展覽館
開幕茶會:2023.12.03 pm14:30 1F中庭廣場
展覽地點:光點藝術中心/新北市鶯歌區陶瓷街18號3F
展覽專線:02-2678-6577
▌展覽介紹
2023「陶」未來,陶焠工藝
鶯歌的傳統陶瓷產業,在歷經二百多年的歷史,從嘉慶九年,吳鞍家族到鶯歌開始製陶以來,鶯歌鎮已和陶瓷文化緊緊相連,包括「日用、建築、衛生、工業、藝術」等五大類陶瓷發展,鶯歌鎮更有「台灣的景德鎮」之稱,為展現台灣陶瓷文化,提升鶯歌陶瓷產業與地方形象。鶯歌陶瓷在二十世紀初,迅速邁入了另一個嶄新的階段,新的產銷與運輸市場交易模式、生產技術及消費需求的提升,將鶯歌陶瓷推向一個新的境界。鶯歌鎮傳統產業在時空背景遷移下面臨轉型,鶯歌以打造『陶瓷之鎮』為訴求,鶯歌陶瓷代表著臺灣陶瓷,同時也是臺灣陶瓷的縮影,對環境改變產業結構的應變能力,各陶藝工作室力求創新建立風格,走向研究創新與具有高附加經濟價值商品,自創品牌的方向。
鶯歌陶瓷
臺灣的景德鎮-鶯歌 光復初期,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將陶瓷產品推廣行銷到全世界,以打開臺灣陶瓷外銷市場,為國家賺取外匯。當時鶯歌大量生產衛浴磁磚與面磚,並獲得各國的認同,也因此開始突出成為臺灣陶瓷生產的中心而被譽為『臺灣的景德鎮』。1971年,鶯歌引進天然瓦斯後,便利爐窯的操作,產業技術及產房設備又邁進一個新的階段。鶯歌此時已成為名符其實的台灣陶瓷重鎮。在1980年後臺灣經濟起飛,工廠數直線上昇。精緻原料結合現代管理,產品質與量大為提昇,鶯歌成為臺灣日用陶瓷及建築陶瓷的主要供應地。
蛻變轉型的陶瓷產業
近年鶯歌的製陶業者,致力於融合鶯歌陶瓷產業的特色,讓藝術創作者和設計者與生產者共同合作建立品牌,使行銷管道暢通,以提升鶯歌陶瓷的藝術地位與產業競爭力。成立以陶藝家個人品牌為主的小型化與專業化工作室,開創產業藝術化、生活化的契機,促使鶯歌的陶瓷製造業轉型成為具有地方文化產業特色的城鎮。鑒於宣揚地方特殊產業,保存並活化在地文化資產,整合地方各項資源,推動鶯歌陶瓷發展,提振鶯歌陶瓷產業,凸顯鶯歌陶瓷特色,提升陶瓷設計水準,建立鶯歌陶瓷的國際品牌形象。
工藝之家品牌
「臺灣工藝之家」(簡稱工藝之家)為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推動之傑出工藝家認證機制,以此帶動民眾認識臺灣工藝創作環境,並與觀光結合,發展工藝文化觀光產業。凝聚不同領域的工藝之家,結盟合作,拓展工藝創作的視野與可能性,配合文化觀光旅遊資源的串連,使其成為參觀與體驗之學習場所,亦是各地方工藝文化據點。
「臺灣工藝之家」為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推動之傑出工藝家認證機制自2004 年至2021年歷經六屆評選,鶯歌區計有5位陶藝家許朝宗、吳明儀、許明香、許旭倫、蘇正立授證並正式掛牌。
而「臺灣工藝之家」設置評選,旨在建立工藝發展機制,肯定各項工藝類別優秀工藝家之卓越表現,除增加優秀工藝家榮譽感外,藉由積極參與配合工藝輔導單位之相關推廣活動,使社會大眾感受工藝創作的文化意涵,及工藝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讓人民瞭解工藝、喜愛工藝,愛用工藝,進而重視工藝,對啟發工藝創意、培養研究創新有正面之意義。
以此帶動民眾認識臺灣工藝創作環境,並與觀光結合,發展工藝文化觀光產業,評選初期委由各縣市文化局(處)、全國性工藝性協會團體進行初選推薦作業,經工藝中心邀請工藝相關學者專家審慎複審,及最後實地訪視決審作業選出。評選綜合性指標包括,工藝創作成就、工藝創作特色、創作及展陳環境設置、社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潛力、設置位址之交通便利性、周遭環境景觀等。
成為工藝之家之責任,為提供良好的創作及展陳環境接受民眾團體預約觀賞,為民眾解說創作過程或導覽,及認同推廣社會美學教育,延續臺灣工藝文化、啟發研究創新 。
五位工藝之家各有其專精及特色
▌工藝家介紹
- 許朝宗 「跨越時空的文化之旅,東西方工藝交流的精采對話」,這是結束與德國麥森公司合作後的肺腑之言,也是體會陶瓷藝術的創作,是經由彼此的努力而歷久彌堅的深刻體悟。陶瓷作品正是代表陶瓷藝術的創新與延續,即使 靜默無語,也會無止境的傳承下去。
- 吳明儀 研究創作,是一場工法與心法的對話、創作者與作品的對話,以及觀賞者透過作品與創作者的對話,如此身心交融,一個完整的藝術活動於焉完成。對於研究創作有更多堅持,「時間比金錢重要,我更加珍惜時間」。
- 許明香 創作背景與個人生命歷程緊密扣合,回首過往泥土及古厝兩項元素如此鑲嵌於家族歷史與個人生命形態,形塑出的青少年時期。秉持著以陶土來記錄台灣常民文化的理念,運用陶土的可塑性質進行詮釋,寫實擬真的表現,也揉合兒時生長於苗栗鄉下對古厝的記憶與感情,創作最能象徵台灣傳統的建築,如古厝、三合院,正見證了一冊台灣經濟及文化變革的歷程。
- 許旭倫 多以抽象手法表達含意豐富的意境,兼具欣賞與實用,創作是傳達自身想法與情感的途徑,生活陶則是現實和理想的實踐,兩者相輔相成。創作形式多元,不斷拓殖、交錯可開發的各種可能,平衡地游走在寫實與抽象造象之間。
- 蘇正立 “從鶯歌刻苦的溫馨美學,走入獨樹一格既鮮明卻不喧賓奪主的藍色悠然之美”,代表蘇正立對釉色創新不斷的挑戰。
12/2 座談會題目:鶯歌陶瓷的轉與進
簡介:
邀請五位鶯歌在地的「台灣工藝之家」分享他們的陶藝創作之路,並暢談對於鶯歌陶瓷發展的願景與對年輕世代的期許。
展出藝術家:
台灣工藝之家許朝宗、吳明儀、許明香、許旭倫、蘇正立
與談人: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梁家豪教授
題綱:
- 介紹說明「台灣工藝之家」的角色與功能。
- 隨著鶯歌傳統陶瓷產業的轉型,個人工作室逐漸興起,並且帶動自創品牌的風向,請您談談個人工作室的經營之道。
- 鶯歌被稱為台灣的『陶瓷之鎮』,具有哪些優勢與機會?
- 面對新時代的挑戰,如何提升鶯歌陶瓷的藝術地位與產業競爭力,將鶯歌陶瓷推向一個新的境界?
作為「台灣工藝之家」,請給年輕陶藝後輩的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