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旭倫

▌藝術家介紹 —— 許旭倫 

許旭倫老師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碩士,1998年成立丹陽工坊,對於釉色開發,窯變的掌握度十分成熟,創作題材,造型及釉色隨環境轉化而變化。早期創作以手捏寫實為主,近期多以抽象手法表達含意豐富的意境。作品兼具欣賞與實用性,認為藝術創作是傳達自身想法與情感的途徑,生活陶則是現實和理想的實踐,兩者間彼此相依,相輔相成。作品曾獲2019臺灣陶藝獎實用獎首獎、第七屆金壺獎金獎,並於2020獲選為國家工藝師。聯合工專陶業科畢業,退伍後投入鶯歌陶瓷產業六年,因而奠下扎實的陶瓷根基。若以2008年為分水領,前階段的創作是反芻了個人生命中美好的經歷與感動,同時也將演繹出來的風格融入在市場作品中。開始學做茶壺時,從模仿植物的造形與質感開始,寫實風格與自然題材十分符合喜歡大自然與純樸的性格。循著自己的成長軌跡,踏尋舊日的歡樂歲月。

 

▌藝術家簡歷

1968出生於新北市新莊區,現居新北市鶯歌區

1990聯合工專陶業科畢

2020 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碩士

2021 擔任工藝中心鶯歌分館”旅人茶壺”講師

2021 新書”藝溯巢流”四月發行

2022 擔任陶博館陶瓷學院”合;解茶壺”課程講師

2023 桃園展演中心「陶茶百味」5/11〜6/1,「創作之啟,風格之流」講座5/28

2023 陶博館陶之饗宴講座「大千陶觀創作風格蛻演­-雕塑篇」8/26

2023 鶯歌陶博館「立體造型與茶具間的轉換」課程講師

2024 新北市國中技藝競賽評審3/1

2024 台藝大工藝系系展評審3/19

2024 台藝大工藝系陶瓷工作室茶壺講座講師3/28

2024 鶯歌工商陶工科教師甄選委員6/15

 

獲獎

1998成立丹陽工坊

1998"絕處逢生又風華" 入選金鶯獎

2000"漁船茶具組" 入選工藝之夢

2001"石說 - 力爭上游" 獲北陶獎主題設計首獎

2003"石說 - 化外天浮" 入選工藝之夢

2004"金色山脈" 獲南投第三屆玉山美展首獎

2004"游魚 - 魷魚" 獲第九屆大墩美展工藝第二名

2004"白浪滔滔" 茶具組獲陶博館第二屆陶瓷金質獎佳作

2004"長頸鹿  母子系列-馬"通過台灣創意產品徵選

2005榮獲第一屆大墩工藝師

2006"金色珊影"獲南瀛美展優選

2006古早錄裁縫篇 獲第六屆國家工藝獎佳作

2007第五屆北陶獎 創作組及主題設計組雙入選

2008第一屆金壺獎 入選

2008陶博館"鶯歌燒"_主題"胭脂紅"競賽 優選

2008苗栗陶藝競賽社會組第三名 –“毛虫一族”

2009第六屆北陶獎 創作組 入選 –“破壞王,救世主”

2009榮獲九十八年度全國模範勞工

2009 ”幻”入選大墩美展工藝類    

2010 第三屆金壺獎 佳作”戲蝦”,入選”皮相”                       

2012 第四屆金壺獎銀牌-“雲起龍”壺

2014 第五屆金壺獎入選

2016 第六屆金壺獎銅牌”金蛙福映”,佳作”金鶯”

2018 第七屆金壺獎 金獎 “翼展風華”

2019 臺灣陶藝競賽 生活實用組首獎

2020 第八屆金壺獎 評審推薦獎及佳作獎

2020 通過工藝之家甄選,獲國家工藝師

2020 國際咖啡杯設計大賽,入選

2021 2021臺灣陶藝獎─創作獎特優

2021 臺灣工藝競賽­-“知足喜福茶具組”入選

2021 “大地連結”入選第12屆日本美濃國際陶藝競賽

2024 第九屆國際金壺獎銅獎、佳作、最有價值獎10/19

 

展覽

2003桃園縣文化局”海韻陶情”個展

2008台中市政府”土漾-化土成萬象”陶藝個展

2016 上海國際壺藝雙年展

2017苗栗縣三義當代陶藝館個展

2018苗栗縣三義當代陶藝館臺日茶壺交流展

2018 苗栗縣頭份鎮天仁茶文化館”巢間帶”個展

2019 苗栗縣三義當代陶藝館個展

2020 新北市板橋區新北藝文中心”以巢為原點­_許旭倫陶藝創作展”

2020 台中市西屯區晴鴻藝術空間“繼藝遊新”_許旭倫陶藝個展

2021 苗栗縣三義當代陶藝館”藝溯巢流”個展

2022 天仁茶文化館 “立足­-物觀茶具創作個展"

2022 北科大「埴覺—鶯歌深耕與陶博館國際藝術家聯展」

2023 方圓美術館「立足­_雕塑、茶器個展」

2023苗栗陶藝術節-「大師名家展」5件,11/11至12/10苗栗陶瓷博物館

2023 台中御禾藝術空間「獸承,陶塑展」10/10〜10/29

2024 天仁茶文化館「蛻演成器_許旭倫陶瓷傳習展」2023/12/30〜2024/2/28

2024 當代陶藝館「造象無常許旭倫雕塑壺藝展」個展10/9〜12/1

 

擬真記憶裡的美好

若以2008年為分水領,前階段的創作是反芻了個人生命中美好的經歷與感動,同時也將演繹出來的風格融入在市場作品中。開始學做茶壺時,從模仿植物的造形與質感開始,寫實風格與自然題材十分符合他喜歡大自然與純樸的性格,因父親老家在暖暖,對北海岸的地質景觀頗有感情,於是,海邊的海蝕崖、海蝕洞景觀也融入在作品裡。2006年的「古早錄」系列是許旭倫這時期的代表作,如2007年〈古早錄—肚子餓了〉,寫實地用陶土捏塑了婦女們在溪邊洗衣、孩童在一旁玩耍的時代記憶,重現台灣1980年代生活的美好日常。他巧妙也趣味地結合流水的功能,細膩地布局一個擬真的場景,將人與人之間溫暖的互動,當下辛勤但愉悅、安心又歡喜的時光給鋪陳出來;他是循著自己的成長軌跡,踏尋舊日的歡樂歲月,而觀者是隨著他的細膩心思,觸動屬於我們自己的溫暖回憶。

非茶不茶的鳥事,而是鶯歌

喝茶,對許旭倫來說是從小接觸且稀鬆平常的事,但等到自己捏起陶壺來,可想得多了,想兼顧實用與新穎,想要表現不一樣,想要讓人眼睛一亮,確實得費一翻心思。他的想像是,將實用茶壺變成雕塑品,做成雕塑茶藝,一個訴說夢想的藝世界。

2018年第七屆金壺獎金獎作品〈翼展風華〉,是由茶壺和茶海組構成一隻鸚姿風發的鸚鵡。茶壺部分,將壺蓋設計成為鳥嘴的上半部,與茶海的流口組合成鳥嘴,手把部分變成鳥頭上的羽冠之一。定居鶯歌多年的他,鶯歌是成就夢想的地方,而今,築夢二十年,他想如鸚鳥一般,展翅高飛,鸚哥鳥茶壺,是他的新啟程。那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微張的鸚鈎金嘴更是堅若磐石,而金銀彩是當今鶯歌彩瓷的重要特色之一,雖然金光太過耀眼,但整體還是給人華麗中有拙味、現代感裡有淳樸,而這才是他眼中的鶯歌。他想的是,用那銳利的眼、遠眺的目光,鼓動日漸豐盈的翅膀,飛到任何想去的他方。

巢居的記事本

自然界的每一個生物都有自己的居所、自己的巢。那是生命的起點、原點、庇護之所,涵括了孕育、成長、關懷、框架、防衛、過渡等意涵。許旭倫將自己的鳥壺,稱為「巢意」,即是想表達對自己所從出之處的感謝、感恩之情。二十多年前,甫自學校畢業的他,懷抱著夢想來到鶯歌打拼,從此落地深根於此,走過創業的二十年頭,點滴在心中。他以鶯歌地名為題材,從展翅高飛的鳥、孕育新生的巢到倦鳥歸巢的巢,想著這個「家」給他的溫暖與支持,明瞭「家」才是他的一切。他是以這樣的心情,來陳述「巢」的概念。

於是,2018年〈巢—連結〉,此仿造蟻穴的白色有機體,其上金水厚塗上彩的象徵了珍貴的生命之初;整件作品彷彿想訴說生命就是一體的、是一個共同體,彼此緊密連結,環環相扣;生命如果精彩,是全體的光芒,生命如果枯萎,也會是全體一樣的狀態。

告白的深情

經歷市場磨練的許旭倫,在陶藝創作路上,想著作品能否帶給觀者驚喜與感動、想著如何平衡地游走在寫實風格與抽象造象之間、想著如何表述心中的衷情;他想透過陶瓷媒材訴說萬物對於居所、對於巢、對於家的深情。或許,年紀是說故事的本錢,但創作上告白的實力、敘述的本事,其實深藏在積年累月中對陶瓷、對其表現性的試煉上,而這,他用情頗深。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