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有彧

▌藝術家介紹 —— 丁有彧

因為溝通,所以創作。

選擇認真地做陶

1993年出生於新北市的丁有彧,自認從小不愛讀書,也不是乖巧的孩子,還好開明的父親建議他去讀美術班,他便一路從中和國中美術班、復興商工廣設科、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現在是同校同系的碩士生。高中時期經常參加比賽的他,感受到被鼓勵、被支持而加倍努力,原本對插畫、電腦繪畫、手繪感興趣,進入大學夜間部就讀後,接觸許多不同的媒材;同時,為了賺取自己的生活費,白天跟著親戚在庭院設計工地裡打工,認真學習泥作、木作等,也學習水池等景觀設計。校內校外的生活歷練,讓他有了不同的想法,大三確定選擇陶瓷媒材後,便同時便爭取校內陶藝工坊的廠長一職,認真地花很多時間摸索各種製陶技巧與窯燒方式,也經常思索著陶瓷媒材的時代角色與意義。很幸運地,在家人的支持下,應屆考進同校的研究所,有更多時間在學校工坊裡實踐自己的創作想法。

丁有彧認為創作是為了與他人進行交流與溝通。在學陶的過程中,他越發理解到陶瓷媒材的表現力多元且變化大,怎麼也學不完,同時積極地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與判斷力,期待能正確地做出運用陶瓷媒材及創作方向的選擇。回應探索陶瓷自古以來的實用器皿角色之演化,綜觀史料中青銅鼎器出現的時代意義,以及生活中接觸到的飯桌生意學,他選擇以容器為主題,借用青銅器皿之形象,傳達自己對大環境的觀察與省思。

 

專長

  • 陶藝創作
  • 器皿設計

 

學歷

  • 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 碩士

 

個展

  • 2020|器物記事|工藝設計學系
  • 2018|器曰|鶯歌富貴陶園

                                                                    

策展

  • 2020|被使用的藝術|浮島日常
  • 2019|曾在孩童時|九單藝術實踐空間
  • 2018|超詩空配送局|青田57

 

展覽

  • 2022|物我共容工藝特展|桃園展演中心
  • 2022|埴覺|北科藝文中心
  • 2022|花宴|三義富貴
  • 2020|如斯初心 臥龍浮州|五穀文化村
  • 2019|銅光熠彩|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藝文中心
  • 2019|味覺之外 食器創作聯展|鶯歌富貴陶園
  • 2019|亞洲當代陶瓷雕塑聯展|CCgallrey
  • 2019|Asia International Ceramic Exchange Exhibition|Clayarch Gimhae Museum
  • 2017|臺灣陶藝競賽|鶯歌陶瓷博物館
  • 2017|臺灣青年陶藝雙年展|臺北當代工藝中心

 

得獎經歷

  • 2022|苗栗陶藝獎|優選
  • 2021|法藍瓷光點計畫|新銳獎
  • 2021|臺灣陶藝競賽| 新銳獎
  • 2020|臺灣國際金壺獎|入選
  • 2019|臺灣國際雙年展|入選
  • 2019|Guideline for KICB2019|入選
  • 2017|臺灣陶藝競賽|首獎
  • 2017|臺灣青年陶藝雙年展|首獎

 

工作營

  • 2018 Clayarch 冬季工作營|Clayarch金海美術館,金海,韓國

 

看更多丁有彧老師的作品>>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