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情緒與真實人生的交會-《心象棲地》溫暖上線

鶯歌光點藝術中心推出全新一集《光點 Quick Talk!》,帶觀眾走進藝術家董晏伶的內在風景。她以夢境、潛意識與情緒片段創作,但本次影片不只談藝術,更談她如何從真實生活裡,慢慢整理、安放那些不易說出口的感受。

現正於光點展出的《心象棲地》是她最新的創作系列。許多人以為這是個充滿奇幻色彩的展覽,但在這支八分鐘訪談中,董晏伶揭開了作品背後「非常真實」的一面-那些奇異生物,其實都是她在生活壓力、家庭情感與個人成長中,逐漸形成的內在符號。

影片中,她談到從小就頻繁做夢,醒來後記錄下那些鳥人、魚、長頸鹿人般的角色;談到創作從人物轉向抽象生物,是因為「人太明確、太框住情緒了」;也談到親人離世後,她第一次以更成熟的視角感受哀悼,並因此創作《信號台》、《轉生輪》這類帶有溫暖寄託的作品。

這些故事,讓《心象棲地》不再只是夢境,而是「每個大人在生活裡都曾經藏好、放好的一塊心」。

影片最後還加入一段小彩蛋,呈現藝術家不為人知、非常可愛的日常模樣,也讓這次專訪更像一場輕鬆的心靈散步。

鶯歌光點表示,希望透過 Quick Talk!讓更多觀眾知道:藝術不一定遙不可及,它可以很生活、也可以很溫柔,只要願意走進展場,每個人都能從作品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心象。

 

藝術家董晏伶受訪側拍,在鏡頭前,董晏伶分享夢境與生活如何交織成創作語言。她談得溫柔,也談得真誠,彷彿把觀眾帶入她的內心小宇宙。
藝術家董晏伶受訪側拍,在鏡頭前,董晏伶分享夢境與生活如何交織成創作語言。她談得溫柔,也談得真誠,彷彿把觀眾帶入她的內心小宇宙。

 

藝術家對著鏡頭解說主視覺《內在生長場》,董晏伶述說,這是描繪「勇氣長大的樣子」的一幅作品。鏡頭捕捉她指向畫面細節的瞬間,像是在訴說每一次生長背後的小小掙扎與亮起的微光。
藝術家對著鏡頭解說主視覺《內在生長場》,董晏伶述說,這是描繪「勇氣長大的樣子」的一幅作品。鏡頭捕捉她指向畫面細節的瞬間,像是在訴說每一次生長背後的小小掙扎與亮起的微光。

 

作品《信號台》呈現兩個世界的思念交會,《信號台》以海螺連結兩個時空,象徵思念如何跨越界線。作品中的縫隙、符號與光線,都藏著她對生離與再相見的溫柔理解。
作品《信號台》呈現兩個世界的思念交會,《信號台》以海螺連結兩個時空,象徵思念如何跨越界線。作品中的縫隙、符號與光線,都藏著她對生離與再相見的溫柔理解。

 

展場一隅,光線落在作品上,展場靜謐,觀眾得以放慢步伐,在這片「心象棲地」裡尋找屬於自己的情緒出口。鶯歌光點邀請大家親自走進這個會呼吸的世界。
展場一隅,光線落在作品上,展場靜謐,觀眾得以放慢步伐,在這片「心象棲地」裡尋找屬於自己的情緒出口。鶯歌光點邀請大家親自走進這個會呼吸的世界。

 

文章附檔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